九大指標:
- 工作階段:使用者開始瀏覽網站的次數,逾時時限為30分鐘(該時限可自訂),一旦使用者與網站有互動發生,該時限就自動延後 30 分鐘,可評估使用者開始瀏覽網站的頻率。
- 使用者:通常由cookies分辨不同使用者。
- 瀏覽量:載入 (或重新載入) 網頁的總次數,與不重複瀏覽量不同,後者較有用。
- 跳出率=只瀏覽單一網頁就離開的工作階段數 ÷ 由該網頁開始瀏覽的工作階段數,然後取全部網頁的平均值,此數據主要用於購物網站,若是像網誌類的,此數值通常會偏高,因為使用者通常看完一篇想看的文章就走人。
- 隨機搜尋:來自搜尋引擎結果與其他管道(廣告或從其他網站)的連入量,此值越高代表SEO越好,或廣告打的精準,或宣傳效果好。
- 單次工作階段頁數=3. ÷ 1.,代表使用者每次瀏覽網站的平均瀏覽量。
- 網頁停留時間:同一工作階段中,瀏覽不同網頁的開始時間差之平均值,代表使用者看一個網頁要花多少時間,除非他掛網而且在30分鐘內點其他連結。
- 網頁載入時間:越短代表網站的程式碼優化程度越高。
- 工作階段時間長度:所有工作階段的總時間 ÷ 1.,代表使用者每次平均瀏覽時間。
參考資料:Analytics (分析)說明